0引言
汽車行駛
跑偏是指汽車在正常直線行駛時,駕駛員將方向盤自由地置于中間位置,而汽車行駛方向總是有規則地向右或向左偏離汽車縱軸線方向的現象。車輛的
跑偏存在諸多隱患,不僅增加駕駛員的操作難度,造成駕駛員疲勞,還會使轉向沉重,加快零部件和輪胎的磨損,長期
跑偏會影響轉向和制動時的安全性。
引起汽車行駛
跑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四輪定位參數設置、車身尺寸的偏差、行走系或轉向系零部件的尺寸偏差和變形以及裝配過程的波動等。因此需要在車輛的制造過程中加以控制。
在汽車的制造過程中,對于車輛操縱穩定性的控制主要是通過相關定位參數來實現。
四輪定位參數準確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到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前輪外傾角和前束值不匹配會導致到前輪側滑和異常磨耗。后傾角、前束值偏差則會影響到前輪的擺振。左右外傾角影響著車輪向兩側滾動的效應。而當左右主銷后傾角和內傾角不等時,行駛過程兩側車輪產生的回正力矩和受到的側向力就不等。
在四輪參數滿足設計值的情況下,兩輪的前輪前束角之差超過10'、
車輪外傾角之差超過30'、
主銷內傾之差超過30'以及主銷后傾
主銷內傾之差超過1°,都會引起車輛
跑偏。
對于承載式車身車輛,底盤各個零部件裝配在下車體總成上。而對車輛行駛穩定性影響最直接的就是
懸架系統,它與下車體連接的安裝位置主要就是副車架的安裝點和減振器的安裝點。
在車輛制造過程中,車身定位孔的偏差、行駛系統零件關鍵定位尺寸的偏差、底盤與車身的合裝、測試調整的設備以及測量的方法,都會對車輛行駛的穩定性有著很大的影響。
2.1車身相關安裝和定位孔的尺寸
2.1.1副車架與車身連接的螺紋孔
前懸架與車身定位孔、安裝孔配合尺寸的超差會導致前懸架總體的偏移,從而導致匹配尺寸超差。根據數據分析,當車身孔位偏差1.0 Mm時,裝車后對前束、外傾角的影響將達到10'左右。裝配孔位的X向和Y向尺寸將影響到前束和外傾角,而車身底板上副車架安裝位置的Z向尺寸落差也會對
四輪定位會產生影響。
有分析表明,對前束角敏感性最大的就是下擺臂前鉸點和下擺臂后鉸點的Y向偏差。對前輪外傾角敏感性最大的是懸架頂部球鉸中心和下擺臂前鉸點的Y向偏差。
2.1.2前后減振器安裝孔
減振器與車身連接的安裝孔位置直接決定了主銷后傾角。當減振器焊接定位工裝磨損時,夾具的夾緊過程中零件晃動,就可能導致相關定位尺寸超差,從而導致
四輪定位角度產生變化。
2.3工裝設備的影響
2.3.1底盤托架小車
裝配車間底盤托架小車主要用作底盤零件的定位和預裝,在底盤與車身合裝時,保證位置的準確。由于小車的使用壽命有限,相關的安裝定位銷容易產生磨損和松動,從而影響了定位的精度。
如副車架與車身的定位孔尺寸為15.0 Mm,而底盤小車的定位銷尺寸為12.5 Mm,副車架與車身裝配時按極限情況,兩零件同時偏2.5 Mm,定位孔的尺寸偏差就達5.0 mm。這將會導致1/3的孔被遮蓋,極大影響到副車架和車身定位孔定位的精度,從而使得整體匹配尺寸超差太大(圖1)。
關鍵詞: